首页 | 信息公开 | 主动信息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党政机构 | 各街道、村(居)委会 | 海沧街道
 
海沧农场
引言

自然地理

坐落于蔡尖尾山脉主峰正南面的马青路南、路北各两个村庄,既河山兜、田厝、坪埕、洪坑(06年已整体拆迁至兴港花园)等四个村庄,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海沧农场是解放后经历多次变革和组建的,解放前属海澄县第四区管辖(称三都),1958年后划归厦门市海沧公社,并随即组建以田厝村为场部的“劳动改造农场”宗旨是配合土改动动后续,合作化运协斗争对象及沿海内迁人员安置等政治运动场所,农场规模特别宏大,政府收集了大片荒芜的土地,平调了沿山几个村庄,如古楼农场,洪坑公司(国民党官员开办),山后村养猪场,甚至带管新垵村、霞阳村。1959年厦门市政府将田厝劳改场改建为厦门市轻工局系统的下放基地即厦门罐头厂生产基地,大批次的上山下乡知青的下放,下马工人湧入农场并推动了大建设,大发展的计划经济产物,大片幅业工厂,大片果园,猪、牛、羊、鸭等养殖场应运而生,在海沧显赫一时。1964年在点、面社教运动中,政府对农场进行编制,划出新垵、霞阳、山后、将古楼农场调换坪埕村,而后正式挂牌“国营厦门市海沧农场”属厦门市农垦局管辖,场部设于河山兜。2000年,农场划归海沧投资区管委会管理,2004年区划调整后,归属mobile365sport365管理,海沧区农林水利局为主管局。

  

人口区划

常住人口1080人,由于征迁原因,其常年居住在农场500人左右,其它户口在农场但未实际居住在农场。流动人口约2856人。

  

当地特色

1990年以前,农场土地还未被征用,农场以种植果树,养殖猪、牛、羊、鸭等为主,从1990年开始农场逐步被征地拆迁。

  

文化源流

海沧农场辖区内建场时是一片荒芜的片区,河山兜竞无人家,村口有一座二层楼房牌门是望远楼,人称附马楼,但无从考证,农场将它改建为酱油厂办公楼,红坑岩,云塔寺曾香火旺盛,风景优美,古色古香.如今的海沧农场,包容了陈、王、林、何、李、苏、等共计15个姓氏。大都于国民党时期为逃荒,逃壮丁举家迁陡,从安溪及周边地区迁来,避难至此,延续至今.

  

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农场的农地基本被征用,尚有的2000亩林地多数为公益林,经济效益不大。群众土地被征后,由于年龄、文化关系,多数靠自由择业或打点零工以及低微房租为主要生活来源。随着海沧开发建设,从1990年开始,农场逐步被征地拆迁,到2015年,共被征收土地约3474亩,剩余边角地(农地)约20亩。洪坑村于2006年整体被征地拆迁,并集中安置在兴港花园。坪埕村也在拆迁过程中,河山兜已列入征迁范围。

联系方式
办公室:6519289
地址:海沧区海沧农场中沧公寓三号楼二层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关闭